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中國航空研究院,以及中國航空研究院631所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中國航空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安定門外北苑2號院
⠠⠠⠤𘭥航空研究院的前身是1960年組建的國防部第六研究院。1960年12月,中央軍委發文設立航空研究院,番號為國防部第六研究院,隸屬國防部建製,在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領導下開展工作。後來,航空研究院陸續組建了包括航空主機、發動機、機載係統、飛行試驗、材料與工藝等專業在內的近30個研究所,構建了我國航空工業的科研體係。
⠠⠠⠱988年8月,中國航空研究院成為航空航天部部屬綜合性科研機構,主要承擔航空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型號發展技術攻關、大型試驗和技術鑒定、有關新型號的研製生產,開展國際科技業務合作,並對院校科研和研究生工作實施組織管理。
⠠⠠⠤𘭥航空研究院伴隨著航空工業乃至整個國家的改革發展進程,經曆了多次變革,管理部門多次調整。但無論如何變化,中國航空研究院的紅色基因一脈相傳,在我國航空科技和航空工業的創新發展中一直發揮著突出作用。
不是211。
中國航空研究院既不是985,也不是211,是國家級科研事業單位,是國家授權可以在政府間科技合作框架下從事航空科學技術國際合作的科研事業機構,是國務院批準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已成為國家科技部設立的示範性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工信部授權的國際航空科技合作協調單位、歐盟指定的中歐航空科技合作國家聯係點。
211工程(Project 211或者211 Project)是指麵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於1995年11月經國務院批準後正式啟動。“211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由國家立項在高等教育領域進行的重點建設工作,是中國政府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舉措、中華民族麵對世紀之交的中國國內外形勢而作出的發展高等教育的重大決策。
研究院重點開展戰略性、前瞻性、整體性、基礎性技術發展的策劃與研究,通過研發具有影響力的高新航空技術,推進中國航空工業科技水平和整體競爭力的提高。主要業務領域包括:航空科技中長期發展戰略的策劃、製定、發布、落實;航空預研、科學基金、對外技術合作等各項科研項目的管理;大型係統集成項目的總體方案策劃、概念設計;基於高水平仿真技術和試驗手段的方案多目標綜合論證與評價;開展對未來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新技術和新產品研究。
中國航空研究院隸屬於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是一所航空預先研究科研機構。它目前主要承擔著促進航空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理論與基礎技術研究,應用技術研究,型號發展中的技術攻關,大型試驗和技術鑒定四項任務,涉及到九個領域的研究工作以及高級科技人材的培養,包括:空氣動力研究、飛機結構與強度研究、發動機技術研究、航空材料與製造技術研究、飛行技術研究、航空計算技術與軟件研究、飛行控製及慣導研究、航空機載電子設備研究、航空綜合技術研究。
中國航空研究院成立於20世紀60年代初期,總部設在北京,院長由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現任總工程師張彥仲教授兼任。全院共有科技人員1萬餘人,其中高級研究人員有2000餘名。院總部設有:科學技術部、技術支持部、行政管理部、研究生部、國際關係辦公室、高新技術開發公司。
一般的單位。
平台不錯,但是工作比較繁忙,薪資待遇不咋地,位置偏僻。
中國航空研究院603所擁有完整的飛機設計專業體係,設計手段和試驗設施先進,具備了同時承研多型先進軍民用飛機及配套產品的研發能力,先後獲得國家、部省級科技成果500多項。目前承擔著國家多項軍民用飛機型號研製任務,西飛更偏向於研究民用飛機,科技資金不雄厚,獲得獎項也少。中國航空研究院603所創建於1961年,是我國集殲擊轟炸機、轟炸機、運輸機、民用飛機和特種飛機等設計研究於一體的大中型軍民用飛機設計研究基地,西飛建立時間短,研究飛機種類少,占地規模小。
中國航空研究院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所屬的前瞻性、整體性、基礎性航空高科技研發中心,是國家級科研事業單位,是國家授權可以在政府間科技合作框架下從事航空科學技術國際合作的科研事業機構。
關於中國航空研究院和中國航空研究院631所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查看更多關於中國航空研究院的詳細內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