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持回購不停步真金白銀顯擔當!深市公司提振投資者信心在行動
522025-07-05 07:11:15
7月7日晚,南都記者從雲南北移亞洲象安全防範工作省級指揮部獲悉,7日淩晨,為防範北移離群獨象進入玉溪市人群密集區域,現場指揮部緊急啟動對離群公象的捕捉轉移應急管控措施,相關工作進展順利,目前公象已安全回歸原棲息地。
對於為何采取麻醉轉移的方式,有專家分析稱,離群公象已獨自活動32天,與象群直線距離越來越遠,自行歸隊可能性不大。由於天然食源逐漸減少,獨象依靠人工投食或進入農戶家覓食,肇事增多,且不利於其身體健康。此前國內也有多次成功實施麻醉捕捉亞洲象的實踐經驗,此次運輸公象,全程配備警車引導和醫療保障車,有專業獸醫和救護人員護送。
專家分析離群公象自行歸隊可能性不大
據了解,離群公象於今年6月6日脫離北移亞洲象群後,已獨自活動32天,距象群72公裏。該象先後在昆明市晉寧夕陽鄉、安寧市八街,玉溪市紅塔區北城街道多個區域迂回移動,
7月5日以來,該象進入玉溪市北城街道拶壩塘社區,距晉紅高速僅0.3公裏,距昆玉城際鐵路僅0.2公裏,獨象安全管控難度大,公共安全風險高。
南都記者從雲南北移亞洲象安全防範工作省級指揮部了解到,北京林業大學教授謝屹分析認為,該公象已獨自活動32天,與象群直線距離越來越遠,自行歸隊可能性不大。從近期監測情況看,由於天然食源逐漸減少,獨象依靠人工投食或進入農戶家覓食,肇事增多,管控難度進一步加大。
謝屹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18條規定,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預防、控製野生動物可能造成的危害,保障人畜安全和農業、林業生產。出於人象安全考慮,指揮部緊急啟動了應急管控預案,決定對其采取麻醉捕捉措施。
雲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教授陳明勇認為,離群公象年僅10歲左右,其離群32天沒有回歸跡象,對它而言將遇到難以預測的生存困境。加之獨象活動區域持續降雨降溫,可供取食的自然植被減少,短期內很難找到適宜棲息地,長期依靠人工投食,不利於其身體健康。
他分析稱,根據多年對西雙版納和普洱亞洲象的監測研究顯示,獨象離群時間長短不確定,活動範圍廣,肇事風險高,監測預警和安全防範的難度很大。“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對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這樣的轉移安置措施,也是國際通行做法。”
此前已有多次麻醉捕捉的成功實踐經驗
對於采取麻醉方式是否安全可靠,西雙版納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職業獸醫師保明偉表示,實施麻醉獵捕轉移野象是國際通行處置方式,國內也有多次成功實施麻醉捕捉亞洲象的實踐經驗。
據其介紹,野生動物麻醉捕捉技術對動物損害小、成功率高。實施麻醉獵捕轉移野象是國際慣例,又有國內多次成功實施麻醉捕捉亞洲象 的實踐經驗。且對“北移獨象”實施麻醉捕捉的操作人員來自於西雙版納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保明偉舉例稱,2018年,救助中心成功救護了闖入普洱市鬧市區的“逛城哥”,2019年成功救護了在猛海縣頻繁肇事的“老三”,2020 年成功救護了進入猛臘縣縣城的1頭公象。“因此,我們在製定預案時就對離群公象麻醉捕捉任務的成功實施有較大把握,能夠確保人 象安全。”
南都記者注意到,此次對離群公象實施麻醉捕捉轉移,轉移的地點並不是目前北移象群所在地,而是將公象轉移回其原棲息地。
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高級工程師沈慶仲對此解釋稱,之所以做出這樣長距離轉移放歸的決定,主要是基於亞成體雄象離群屬於正常行為。近期的監測顯示,公象離群後,沒有表現出尋找和追趕象群的行為跡象。將其麻醉捕捉後就近送回象群,不能確保它不會再次離群。
“同時,象群在尋找適宜棲息地,我們也一直在科學助遷其往南返回棲息地——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猛養片區。”沈慶仲稱,因此,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離群公象直接轉移至原棲息地放歸,最大程度減少對離群公象的人為幹預,有利於其盡快適應環境,恢複自然生活狀態。
據其介紹,此次放歸的具體位置,是經過專家組認真論證踏勘的。離群公象放歸後,將由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局對其實施常態化監測,密切關注其健康和適應狀況。
“關於離群公象的長距離轉移,我們作出完善的方案。運輸全程配備警車引導和醫療保障車,有專業獸醫和救護人員護送。”他介紹,在途中,選擇適合的位置給象補充食物和飲水,能夠保障其安全。到達後,現場專家對其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各項生理指標正常,成功安全放歸。
采寫:南都記者 馬銘隆